欢迎访问物感百科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亟需真正行动(望海楼)

频道:热门资讯 日期: 浏览:1278

  今夏,北半球多个国家频繁遭遇热浪侵袭,多地突破高温纪录。世界气象组织警告,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极端高温天气增多,预计未来极端高温将出现得更频繁、更强烈。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评估指出,如果人类不在现阶段严格限制碳排放量,洪涝灾害、庄稼歉收、水资源枯竭、湿地雨林退减等现象在未来数十年将显著增加,疾病传播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形势十分严峻。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指出,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2摄氏度,距《巴黎协定》规定的1.5摄氏度升温临界点仅差0.3摄氏度。科学界认为,全球气温上升幅度如果打破1.5摄氏度这一临界点,带来的危害在数百年内不可逆转。气候变暖还将对各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国土安全和水资源保障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致力于寻找公平合理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并取得了重要进展。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规定,作为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的最大排放源,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责任和义务。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也要求发达国家承担量化的减排指标。2016年生效的《巴黎协定》,以尽快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为目标,要求使全球平均升温幅度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的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实现1.5摄氏度。

  然而,长期以来个别国家光说不练。不久前结束的七国集团峰会上,美国带头支持在2022年底前成立一个“气候俱乐部”,要推进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目标。之后的北约峰会上,美国又声称会协助北约机构监测温室气体排放。美国这些“雄心勃勃”的宣示,究竟能有几分落实到行动上,目前无从知晓。但从美国一贯的做派来看,应对气候变化深陷党争困局,往往调门高、行动少,甚至为了一己私利,屡屡在气候治理议题上“开倒车”,一再给全球气候治理“拖后腿”。

  几乎与北约峰会同一时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裁定,称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无权在州层面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不得要求发电厂放弃化石燃料转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如此,自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至今,美国始终未能兑现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融资的承诺。世界资源研究所去年10月发布报告称,按经济体量或历史排放量等不同指标计算,2018年美国在1000亿美元气候融资中应完成的“公平份额”为40%至47%,但美国完成的份额不足20%,融资缺口高达210亿至400亿美元。美国的言而无信,严重损害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始终重信守诺,言出必行,表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中国创新全球气候治理理念,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共同但有区别的治理观,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做出独特贡献。

  中国积极完善气候治理机制、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等措施。2020年,中国向国际社会正式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中国正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任务。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与此同时,中国持续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加快低碳发展和绿色转型。到今年5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

  中国还为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应对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受到国际社会一致好评。10余年来,中国累计投入约12亿元人民币,用于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截至2021年的近8年时间,中国共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援外项目200多个,向近40个国家赠送节能和新能源产品与设备,帮助有关国家发射气象卫星,为120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近1500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

  应对气候变化这一日益严峻的全球挑战,容不得说一套做一套,也容不得拖延敷衍。各国必须拿出强烈的政治意愿和真正的行动,积极开展多边合作,维护全球气候正义,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与本文知识相关的文章:

海底捞:预期上半年录得净亏损2.25亿元至2.97亿元

朝鲜外务省谴责日本排放核污染水

新疆福海千只候鸟佩戴环志开展科学监测

百分九成员星座(百分九成员星座排名)

以创新驱动助推产业集聚